立即搜索
- 肥料OEM|肥料代工|肥料貼牌|水溶肥生產|水溶肥代工|武漢瑞萊|瑞萊肥料
——肥料OEM服務集成生產商——
作物缺鋅的癥狀:首先在老葉出現,生長受抑制,植株矮小,節間較斷,分蘗少或遲遲不分蘗,葉脈間失綠,出現白化癥狀。玉米和水稻對缺鋅敏感,其次為雙子葉植物馬鈴薯、西紅柿、甜菜中度敏感;多年生果樹對鋅較為敏感,如柑橘、葡萄、桃和蘋果等缺鋅對果實品質影響較大。
作物缺鉬癥狀:首先出現在老葉或莖中部的葉片,并逐漸向幼葉及生長點發展,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葉片有大小不一的黃色或橙黃色斑點,嚴重時葉緣枯萎、葉片扭曲呈杯狀,老葉變厚、焦枯、死亡。豆科作物需鉬量最大,十字花科的花椰菜和甘藍需鉬量也很高。鉬肥對冬小麥的品質也有較大的影響。
鉬的營養功能包括:是硝酸還原酶和固氮酶的組成成分;促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進有機含磷化合物的代謝;促進繁殖器官的建成。
根據南方土壤的鎂素狀況,對20 多種作物進行施鎂肥肥效研究,獲得了豐富的生產數據,試驗結果表明:煙草、甘蔗、油菜、大豆、紅薯、辣椒、番茄、柑桔、波蘿、香蕉施鎂肥每公頃分別增產285.0、8850.0、105.0、120.0、1035.0、4485.0、5655.0、3705.0、300.0、1665.0kg。研究表明,施鎂肥能防治水稻黃葉率,使黃葉率降低20.2%,并以基肥效果最好,施鎂肥使水稻返青快,分縈早,增加了有效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從而增加了產量,施鎂肥比對照平均增產522.0kg/公頃。此外,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也對硫酸鉀鎂和水鎂礬進行了大量試驗,主要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和云南等地進行,涉及作物有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經濟作物、蔬菜和水果等,結果表明,不同作物表現效果不一,即使同一種作物其增產效果也有一定的變幅,但總的趨勢為鎂肥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
作物產量是養分、水分、品種、管理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盡管其中有一個起主導作用的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作物的生長和發育,但同時必須重視各因素之間積極和消極的相互作用。
科學施用肥料首先要以上述4個施肥理論為基礎,以高產、優質、高效、無污染、改良培肥土壤為目標,不僅要根據肥料的性質、作物營養的特點,而且要考慮土壤肥力、栽培制度(地膜覆蓋下的科學施肥、不同輪作制度和間作套種的科學施肥)、灌溉與施肥相結合等因素。根據對作物的有效性可將土壤養分分為速效養分、緩效養分和無效養分;根據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可將土壤養分分為水溶態、交換態、礦物態和有機態。
施肥量的確定方法包括地力分區(級)配方法、目標產量配方法、田間試驗配方法、計算機推薦施肥方法、營養診斷方法等。其中目標產量配方法包括養分平衡法和地力差減法;田間試驗配方法包括肥料效應函數法和養分豐缺指標法、氮、磷、鉀比例法;營養診斷方法包括土壤診斷法和植株診斷法。肥料效應方程是指作物產量與施肥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方程。相對產量是指不施該肥料時作物的產量占施用所有肥料時作物產量的百分數。
肥料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相互混合使用,甚至可以與除草劑、農藥等混合使用。有些肥料如碳氨性質不穩定,容易揮發損失,有些肥料在高溫和高濕條件下,容易產生結塊,肥效降低,所以在肥料的貯藏和運輸過程中,主要避免高溫高濕的條件。
8月2日-3日,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體系主辦、湖北格林凱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柑橘適地適栽交流研討”線上活動成功進行。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教授率先講授,四川農業科學院柑橘育種首席專家、中國柑橘學會副理事長劉建軍研究員,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伊華林,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柯甫志副研究員及湖北格林凱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勛領等專家結合當前柑橘產業特別是品種與品質發展態勢,從不同角度為廣大柑橘科技工作者及種植戶釋疑解惑。我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柑橘起源地,也是最大的生產國,資源豐富,產地生態型多樣,適栽品種及類型繁多。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柑橘產業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品種選擇對產區及生產者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當前,我國柑橘產業正進入品種結構調整、栽培技術升級的關鍵時期,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是主旋律,更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面對撲面而來的品種推廣,新進入者如何選擇品種?老產區如何進行品種結構調整與優化等一系列的問題亟需解答。此背景下,為能幫柑橘從業者釋疑解惑,基于國家疫情防控現狀,由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體系主辦...